什么是骨密度?

时间:2017-07-19 15:37:14 来源: 阅读:3089


骨密度(英文BMD)全称是骨骼矿物质密度,是骨骼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使用T值判断骨密度是否正常,正常参考值在-1SD和+1SD之间,当骨密度下降到-2.5SD时,就称为“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因长期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和症状,常常被称为“静悄悄的疾病”,而早期发现对于治疗以及预防骨折有着深远的意义。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需要进行重点健康管理,做到早期监测,定期监测骨密度。关注骨骼健康,积极防治。

                               

如何读懂骨密度检测报告呢?

相信做过骨密度检测的人应该会对“T值”和“Z值”有所印象。一般情况下,骨密度检测结果往往以“图片+表格”的形式给予反馈(后附图例):“图片”直观展示的是被检者的骨密度数值位于中国男(女)性骨密度参照曲线图的具体位置;“表格”直接列出T值和Z值的数值。

                                 

读懂“T值”

“T值”划分为三个区间,各自代表不同的意义

-1﹤T值﹤表示骨密度值正常;

-2.5﹤T值﹤-1 表示骨量低、骨质流失;

T值﹤-2.5 表示骨质疏松症。

T值是一个相对的数值,临床上通常用T值来判断人体的骨密度是否正常,其将检测者检测所得到骨密度与30~35岁健康年轻人的骨密度作比较,以得出高出(+)或低于(-)年轻人的标准差数。

                                 

读懂“Z值”

“Z值”划分为两个区间,各自也代表着不同的意义

-2﹤Z值 表示骨密度值在正常同龄人范围内;

Z值≤-2 表示骨密度低于正常同龄人;

Z值也是一个相对的数值,其根据同年龄、同性别和同种族分组,将相应检测者的骨密度值与参考值作比较。当出现低于参考值的Z值时,应引起病人和临床医生的注意。而Z-值正常并不能表明完全没有问题,例如老年人Z值正常不能代表其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同一年龄段的老年人随着骨量丢失,骨密度呈减少态势,其骨骼的脆性也进一步增加,此时更需要参照T值来准确判断骨密度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