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症?

时间:2017-07-19 11:51:49 来源: 阅读:1907


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症是常见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指患者自身糖皮质激素的升高或是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而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症是使用激素的最常见副作用之一,长期过量的激素会干扰骨代谢,导致骨吸收的增加。激素导致骨质疏松症没有安全剂量,小剂量的激素长期应用(如超过3个月)即可使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升高。

                                                 

药物因素

药物诱发骨质疏松的主要机制是打破了破骨和成骨之间的平衡,使骨内环境出现异常,进而导致骨量减少、骨质疏松或骨折。临床上由于各种慢性病治疗导致的骨量丢失并不少见,但常被忽视。可诱发骨质疏松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质子泵抑制剂、抗癫痫药、选择性5-羟色胺受体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芳香化酶抑制剂、抗逆转录病毒药、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雄激素阻断治疗剂和化疗药等。

激素调节失控

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可导致药物性骨质疏松。激素调节失控,如雌激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活性维生素D、甲状腺素、雄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调节紊乱可引发骨质疏松。

特别是性激素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尤其对妇女的影响更为明显,例卵巢摘除或过早闭经的女性,由于雌激素分泌减少或不分泌,易发生骨质疏松。

Q1:激素怎样引起骨质疏松?

糖皮质激素通过抑制小肠对钙、磷的吸收及增加尿钙排泄,使血中钙浓度降低,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促使破骨细胞活化,释放钙入血,引起骨钙流失。

另一方面,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直接刺激破骨细胞活化,抑制成骨细胞增殖、I型胶原和非胶原蛋白质合成,促进成骨细胞和骨细胞凋亡,使骨质流失。糖皮质激素还可减少雌激素及睾酮的合成,长期应用易出现肌萎缩及肌力下降,骨骼周围支撑力及应力负荷下降,骨折风险增加。

Q2:激素剂量与骨质疏松相关性?

糖皮质激素使用1年内,骨量丢失最明显,骨量丢失与激素剂量呈正相关,每日剂量比累积剂量对骨折的风险影响更大。激素没有安全阈值,长期小剂量吸入也可引起骨量丢失,停用后虽然骨量可部分恢复,但GIOP相关性骨折却不可逆。

Q3:激素引起骨质疏松的表现?

典型症状包括骨痛、脊柱变形、脆性骨折等。GIOP早期轴心骨(脊椎、髂骨和胸骨)骨密度降低最明显,常伴骨坏死和肾结石,脊椎压缩性骨折、肋骨骨折和退行型骨折多见。另外,骨折与骨密度不平行,未出现严重骨质疏松时就可发生骨折,常因不明原因骨折发现骨质疏松的存在。

Q4:激素引起骨质疏松的治疗?

长期(3月以上)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及治疗中,要定期查骨密度,进行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评估。治疗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尽量减少每日用量、时间或更换剂型;加用钙与维生素D;使用双膦酸盐、降钙素等。生活方式干预有戒烟、避免过量饮酒、适当接受阳光照射、适量运动和防止跌倒等。

是这些药弄松了我的骨头?

肾科,免疫科,呼吸科,血液科及抢救危重患者时经常用到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强的松、甲强龙、地塞米松等。激素引起的骨质疏松(GIOP)不知不觉发生,尤其是长期口服或吸入激素的患者。研究表明,在开始糖皮质激素治疗的3~6月骨量丢失最为迅速,大约30%~50%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会发生骨折。过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导致的骨质疏松是目前最重要、研究最多的药源性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