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型人格障碍

发布时间:2021-05-06 15:53:17 作者:云健康小屋 阅读:12118
强迫型人格障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些儿童或成人会不由自主地去数钟声、台阶,甚至天上的星星;全神贯注地思考某个名词、韵律或典故;一遍遍认真推敲写过的文稿;废寝忘食地探索某个公式、假说或定理;一丝不苟地按顺序起床、进食、上班和入睡;反复洗手等,这些现象就叫强迫症现象。这些人难以容忍些微的过错和失误,不允许丝毫的杂乱和污秽。他们将就整洁和秩序,一切都要仔细检查,反复核实。这实际上成了他们的优点;做事认真可靠,遵时守信,井井有条,只不过灵活性有些逊色而已。这些固定刻板的行为对他们而已已经习以为常,不会给他本人带来任何痛苦,并且可以通过注意力的转移或外界的影响而中断,也不会伴有焦虑。

其实,在我们每个正常人身上,都会多多少少地出现一定程度的强迫症现象,这些属于正常的心理现象。当强迫思考或行为总是纠缠着你,操纵欲罢不能,无从回避,就有可能演变成为强迫性人格障碍,甚至强迫性神经症。强迫型人格障碍是一种性格障碍,多见于尚属成功的男性,男女比例约为2:1,主要特征是苛求完美。 


表现特征

强迫症型人格障碍特征如下:

(1)做任何事情都要求完美无缺、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因而有时反会影响工作的效率。

(2)不合理地坚持别人也要严格地按照他的方式做事,否则心理很不痛快,对别人做事很不放心。

(3)犹豫不决,常推迟或避免作出决定。

(4)常有不安全感,穷思竭虑,反复考虑计划是否得当,反复核对检查,唯恐疏忽和差错。

(5)拘泥细节,甚至生活小节也要“程序化”,不遵照一定的规矩就感到不安或要重做。

(6)完成一件工作之后常缺乏愉快和满足的体验,相反容易悔恨和内疚。

(7)对自己要求严格,过分沉溺于指责义务与道德规范,无业余爱好,拘谨吝啬,缺少友谊往来。

患者状况至少符合上述项目中的3项,方可诊断为强迫症人格障碍。

强迫症人格障碍的最主要特征就是苛求严格和完美,容易把冲突理智化,具有强烈的自制心理和自控行为。这类人在平时有不安全感,对自我过分克制,过分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举止是否适当,追求完美,同时又墨守陈规。在处事方面,过于敬小慎微,常常由于过分认真而重视细节、护士全局。怕犯错误,遇事优柔寡断,难以错处决定。他们的情感以焦虑、紧张、悔恨时多,轻松、愉快、满意时少。不能平易近人,难以热情待人,缺乏幽默感,由于对人对己都感到不满而易招怨恨。

强迫症人格具体行为表现有3个方面:

(1)心里总笼罩着一种不安全感,常处于莫名的紧张和焦虑状态。如门锁上后还要反复检查,担心门是否锁好,写完信后反复检查邮票是否贴好、地址是否写对了,等等。

(2)思虑过多,对自己做的事情总没把握,总以为没达到要求,别人一怀疑,自己就感到不安。

(3)行为循规蹈矩,不知变通。自己爱好不多,清规戒律倒不少。处理事情有秩序、整洁、守时,但对节奏明快、突然来的事情显得不知所措,很难适应,对新事物接受慢。  


成因

强迫症人格障碍一般形成于幼年时期,与家庭教育和生活经历直接相关。父母管教过分苛刻,要求子女严格遵守规范,决不允许其自行其是,造成孩子生怕做错事而遭到父母惩罚的心理,从而做任何事都思虑甚多,优柔寡断,过分拘谨和小心翼翼,逐渐形成经常性紧张、焦虑的情绪反应。一些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也可能对孩子产生影响,如医生家庭,由于过分爱清洁,对孩子的卫生特别注意,容易使孩子形成“洁癖”,产生强迫性洗手等行为。另外,幼年时期受到较强的挫折和刺激,也可能产生强迫症人格型人格。有研究表明,强迫症人格与遗传也有关系,家庭成员中患强迫症人格障碍的,其亲属强迫症型人格障碍的概率比普通正常家庭要高。 


治疗

1、顺其自然法

强迫型人格的主要表现是把冲突理智化,过分压抑和控制自己,因此强迫型人格障碍的纠正主要是减轻和放松精神压力,最有效的方法是顺其自然,不要对做过的事进行评价。比如担心门没有关好,就让它没关好;桌上的东西没有收拾干净,就让它不干净;字写得别扭,也由它去,与自己无任何关系。开始时可能会由此带来焦虑的情绪反应,但由于患者的强迫行为还远没有达到强迫症的无法自控的程度,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自己意志的努力,症状会是消除的。

2、当头棒喝法

“棒喝”是借用禅宗中的“德山棒,临济喝”的说法。德山常以大棒惊吓学生,使执迷不悟的学生顿然开悟,而临济则以模棱两可的问题问学生,学生犹豫不能作答时,临济则大喝一声以示警醒。当一个人过分执着于经典与规矩时,就会多变的现实感到无所适从。强迫型人格障碍患者已经习惯按教条办事,在某种程度上像个机器。而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发现生活中的独特事件,用新的观念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来改变墨守陈规、循规蹈矩的习惯。


我来评论